科技創新是激活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產業創新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載體,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根本遵循與指引。
一、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關鍵要在三大工作路線上精細施工
把“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框架設計變成施工圖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三條施工路線。
做好前沿技術攻堅的精細施工,向“技術革命性突破”要新質生產力。以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為例,20世紀70年代,人類開始掌握對量子狀態的主動調控和操縱,量子信息從科學向技術發展,量子信息技術逐步成熟。近年來,通過為量子特性找到應用場景,以場景創新帶動技術應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產業方向逐步清晰。在應用場景上,量子信息技術率先在金融等對保密要求較高的領域實現應用,早在2014年我國就建設了上海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范網。應用場景的需求又帶動技術不斷成熟,到2017年“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里級量子密鑰分發,我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處于世界領先。目前,中國電信推出的“量子密話”服務用戶規模已突破100萬戶,合肥等優勢地區甚至出現全球領先的量子通信產業集群。
做好要素優化的精細施工,向“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要新質生產力。數字技術快速創新發展使得數據成為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圍繞數據要素的創新配置又將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第一,科技創新催生數據這一全新生產要素。數據并非自然造物,其產生、存儲、傳輸、使用等都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創新。同時數字技術的創新又創造了海量數據信息,并不斷提升對其進行加工、挖掘和應用的能力,使之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第二,數據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通過大規模采集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清洗、分析,可以使得產品供給方更為清晰地認知需求方向、對象、內容及數量,并在不增加資金、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投入的情況下實現更高效的產出,數據要素加入配置形成了更多、更好的生產力產出。第三,配置數據要素需要全新數據產業生態。數據要素要全面發揮作用,需要數據采集、清洗、標注、評價、資產評估等一系列數據服務業發展。數字技術的創新拓展數據要素的應用,而數據要素的廣泛應用又將營造全新的繁榮發展的數據要素產業生態。
做好技術賦能的精細施工,向“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要新質生產力。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產業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百年的傳統產業,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品的一種新的類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綜合集成了電化學技術、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結構新材料技術等諸多領域技術創新形成的全新產品。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還實現了生產成本的降低,并能夠在駕駛、交互等環節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體驗,技術創新已經根本變革了汽車產業格局。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部件受制于人、國際競爭力弱等問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900萬輛,規模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汽車出口也已成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依靠科技創新賦能轉型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了領先身位。
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關鍵要在三大“經脈穴位”暢通科技產業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們指明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方向。然而,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疊加共振,一些關鍵節點的“血淤氣堵”會阻礙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疏通了這些堵點卡點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陽氣生發”。
暢通從實驗室到大市場循環的堵點。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孵化設施。科技創新成果能否實現從實驗室到大市場的驚險一躍,直接關系到科技創新能否轉化為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我國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者眾多的人才優勢,最有條件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成長、經濟增長。我們要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孵化的“關鍵穴位”與“經絡節點”上精準發力,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統籌布局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臺、應用場景基地建設。在從“0”到“1”的科技突破基礎上,全鏈條打通從“1”到“100”再到“N”的企業孵化與產業轉化,系統性推進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
暢通人才各得其所、盡展所長的堵點。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才始終是最關鍵的、最活躍的要素,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而如何充分發揮人才優勢,關鍵在于讓人才各得其所、盡展所長,同時要避免“各拉各的調、各唱各的曲”,避免讓人才唱獨角戲??茖W家善于技術創新,“把錢變成紙”;企業家善于產業經營,“把紙變成錢”,要最大限度發揮不同主體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貢獻。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著力于暢通“教育—人才—科技”和“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充分發揮科學家、企業家兩個主體積極性,探索“科學家+企業家”的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推進“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科學家給技術、企業家出產品”的聯動模式。
暢通創新投融資機制上的堵點。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投融資機制上打通“七經八脈”,既需要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也需要釋放市場投資的巨大潛力。一方面,政府要“耐心投”,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要久久為功、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等關鍵領域重點發力,統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工具,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固根本的政府投資項目。另一方面,市場要“放心投”,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無所不在的放大作用。既要讓央企國企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敢于走最難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堅固的堡壘,也要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的活力潛力,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營企業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著力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讓市場投資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新質生產力的大江大海。
三、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關鍵要在三大支撐服務上精準施策激發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蔽ㄓ衅平鈩撔骆溑c產業鏈匯合聚力中的機制性難題,才能將科技創新厚植在產業發展的土壤中,形成新質生產力。
健全創新中介服務體系,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鏈條??萍紕撔罗D化為產業創新這一環節對科研機構往往成本過高、風險過大,對經營主體又難度過高、不確定性過大,雙方僅憑自身都難有作為。應該鼓勵行業領軍機構牽頭組建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領軍者的技術、信息和人才等優勢,引領帶動各類機構全面融入產業鏈協作體系,提升科研機構與市場機構的對接精準度,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互相促進。健全創新中介服務體系,圍繞技術端、產業端、金融端、人才端做好對接,為全流程創新活動提供規范、專業的配套服務,確??蒲袆撔鲁晒咝У剞D化為實際生產力。近年來國家信息中心發揮新技術創新應用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能力,會同技術創新機構、市場應用機構形成共同體,協同建設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以持續降低分布式技術的應用成本、技術門檻和監管難度為目標,打造全球性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促進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夯實新基建支撐體系,破解技術產業創新應用瓶頸問題。要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對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綠色低碳等新興技術進行深度開發與產業化應用。除了要加強基礎研究攻關和前沿技術研發外,圍繞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外圍基礎設施、基礎制度也尤為重要。缺乏基礎設施會使得科技創新在物理空間的應用無所依托,缺乏基礎制度會使得科技創新在商業空間的應用無所依托。促進新科技應用還需加強研究統籌,布局謀劃好產業發展路線圖,適度超前形成基礎設施與制度體系,讓產業創新行穩致遠。近年來,國家信息中心積極投身于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數據要素應用、算力基礎設施、充電基礎設施等新基建謀劃建設方面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立健全標準服務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新生態”??萍紕撔屡c產業創新在工作目標、推進方式、風險承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內在相互需求十分強烈,具體需求對接卻存在著巨大困難,必須加快營造形成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生態”。一方面,要加強標準引領,著力提升計量、標準、認證等領域的建設水平,統一雙方“話語體系”,提升交流效率。另一方面,要在全社會鼓勵包容創新、寬容失敗,尤其是在監管上要探索審慎的分類監管制度,做到既鼓勵創新,又能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實現有效、精準監管,讓創新各方“寬心”“安心”。近年來,國家信息中心作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機構,持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工作,為信息安全技術創新應用提供標準化的測評服務。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強